他,是利川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三级高级检察官段光禄;是从检38年,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是始终坚守在办案一线,历经反贪、反渎、公益诉讼、民行等多个岗位锤炼与磨砺,成功办理1000余件案件,无一错案的检察官;是虽已59岁,年近退休,但敬业精神丝毫不减、工作热情半点未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民行专家。
“线索是出门调查跑出来的,不是坐在办公室等出来的”“”案子要办好,事情要了结”“不干则已,要干就干最好”这些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段光禄(左一)查看现场
深挖细查,拆穿虚假诉讼百变外衣
近年来,虚假诉讼日益成为潜藏于司法领域的“毒瘤”,尤其是民商事领域的财产性纠纷调解案已成为虚假诉讼的多发领域,对交易环境产生较为恶劣的“破窗效应”。
2020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大对虚假诉讼的惩治力度,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五号检察建议”,老段以精准监督理念为指引,开始对虚假诉讼、虚假调解集中多发、高发的行业和重点领域展开摸排,敏锐发现虚假诉讼的新动向,成功办理了3件虚假诉讼案件,拆穿了恶意串通、虚增债务的骗局,打破176万元“背锅债”;揭发了虚增本金、垒高债务的阴谋,识破20万元“砍头息”;戳穿了花样服务费实为变相高息的幌子,消除36万元“冤枉债”,让“假官司”无处遁形,助力新时代民事法律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
段光禄(中)主持检察听证
2000多万元的借贷纠纷,只因多看了一眼......
“2016年,李某在某公司任法定代表人。为筹集资金进行项目建设,李某先后多次从向某处借款。2018年8月27日,因公司逾期未还款,向某遂将公司及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偿还2000多万元借款。当月31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份调解书中的内容引起了老段的注意。
“2000多万元的借款纠纷,起诉第五天就达成调解协议,这中间是否有猫腻?很有必要再看看。”老段带着疑惑对一起企业借贷纠纷案展开了调查。
通过查阅卷宗、调取公司会计账目、核实每笔资金往来,老段发现了其中似乎另有蹊跷。李某是2016年在公司任职的,其与向某在2015年有三笔金额为76万、80万、20万元的转账记录。奇怪的是,这三笔转账竟与公司在2017年出具的借款单金额完全一致。
为深挖细查,老段又找到了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股东进行核实,证实了这三笔转账并非公司借款。在充足的证据面前,双方当事人说出了实情,原来这三笔合计金额为176万元的转账是李某在进入公司前的借款,汇入了李某个人银行账户。2016年,李某任职公司法定代表人后,公司为筹集资金也找向某借过钱。后因公司经营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李某为保全个人利益,就串通向某将这三笔借款更换了借条,借款时间改为2017年,变成公司债务。2018年,向某起诉公司偿还借款时,李某隐瞒实情,双方在诉讼中达成和解,顺利将个人债务嫁祸给公司。
“企图通过司法程序将违法转嫁债务的行为合法化,让企业为个人债务背锅,不仅侵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司法权威的公然挑战。”老段向办案组干警说道。
据此,针对该案发出再审检察建议,促使再审改判,为企业消除了这“凭空而来”的176万元债务,及时维护了企业及股东的合法权益。
检民合力,化解冒名婚姻登记难题
近年来,“被结婚”“被离婚”“被重婚”的新闻频频出圈。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婚姻离不了、撤销难的问题已然成为涉案老百姓的烦心事。
2021年以来,为畅通解决冒名婚姻登记纠纷法律救济渠道,“两高两部”共同制定了《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据此,为促进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老段组织开展了“婚姻登记领域”专项监督活动,针对14起错误婚姻登记案提出了监督意见。同时,践行穿透式监督理念,在推动解决婚姻登记个案纠纷的基础上,做好司法办案“后半篇文章”,组织与市民政局会签《关于建立办理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婚姻登记类案件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以“我管”促“都管”,推动“存量”问题的妥善处理,严防“增量”违法行为发生,推动诉源治理。
17年的冒名婚姻,只因多问了一句......
春节刚过,老段一如往常地开始翻看法院裁判文书,寻找监督线索。非法律意义上的“夫妻”起诉离婚被驳回?一份婚姻行政登记纠纷判决引起了他的注意。
起初,本是为了解这“冒名”的婚姻后续如何,老段电话询问了当事人,得知王茜(化名)和周弦(化名)的婚姻关系仍在存续期间。于是,老段调阅了相关当事人的婚姻登记档案和户籍信息展开深入调查。意外的是,原告王西(化名)和被冒名者“王茜”的户籍照片竟极为相似。为此,老段实地走访了当地村委会。据村干部反映,该村只有王西没有“王茜”。
为一探究竟,老段又向王西的亲属、周弦调查核实后,终于弄清了缘由:1988年出生的王西在2005年时才17岁。为了与周弦结婚,未到法定婚龄的王西利用村委会出具“王茜,1983年出生”的虚假证明材料,到公安局骗领了“王茜”的户籍信息和居民身份证。2005年,王西使用本人照片和“王茜,1983年出生”的身份信息与周弦在民政部门顺利登记结婚。事实上,王西与“王茜”是同一人。2015年,王西与周弦因感情不和,想要离婚,遂谎称结婚登记时是冒用“王茜”的身份信息登记,以民政部门未尽到严格审查的义务为由,诉至法院,请求撤销“王茜”与周弦的结婚登记。法院以王西与周弦非法律意义上的夫妻,不是适格主体,裁定驳回起诉。此后,王西就离家出走,一直未归。
“冒名”的婚姻原来是王西一人分饰两角,为何周弦在庭审中不拆穿?其中是否还有隐情?为此,老段再次找到周弦。原来夫妻二人还有个儿子,王西起诉离婚时,周弦并不想离婚,幻想以此保住婚姻关系,但没想到王西离家出走后,7年不归家。如今,周弦想离婚找不到人,想结婚又办不了手续。
纵观全案,老段认为要纠正这一错误婚姻登记,首先要从“王茜”的虚假户籍入手,遂向市公安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注销本案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的居民身份证,加强户籍管理。同时,向市民政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撤销“王茜”与周弦的错误婚姻登记。
检察建议发出后,市公安局依法注销了“王茜”的户籍信息,并开展对骗领身份证行为的专项清理整顿,市民政局撤销了“王茜”与周弦的婚姻登记。这也成为本市首例执行《指导意见》依法撤销的婚姻登记案件。
如今,这一场持续17年的错误婚姻终于被纠正。周弦也放下心中芥蒂,终于回归正常生活。
优中求精,大力培育打造精品案例
一直以来,老段都是个求极致的实干派。他从2013年开始分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一干就是10个年头,与其说这是一份工作,倒不如说这是他的热爱和坚守。近两年,他所在部门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全州检察系统年底考核双双蝉联第一。
秉持“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办案理念,他亲自办理和指导办理的4件公益诉讼、民行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18件入选省院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件,辅导青年干警撰写的40余篇案例稿件被省级以上官方主流媒体采用,有力开创了工作新局面。
他用真真切切的履职实绩,留下了一行行闪光的足迹,用实干实绩书写了担当有为的检察人生。
(作者 朱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