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老检察·新理念 | 用检察官的司法真情服务人民群众

【字号:    】        时间:2023-04-28      

  从检38年,青年到中年,从驻村扶贫到检察办案,任凭时空变迁,他始终坚持初心不变,老检察人冉瑞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为民情怀。

  迎难而上,决战脱贫攻坚

  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时期,时任利川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冉瑞黎主动请缨到忠路镇米潭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中,如何制定帮扶措施、如何与群众沟通、如何精准填写手册……面对这些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他秉着认真、细致和一定要把扶贫工作做好的决心,带着使命和责任坚实地干了下去,这一干就是两年多。这两年里,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寒暑,在田间、在地头、在施工现场、在农户家里,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冉瑞黎(右一)走访农户

  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他大力开展危房改造。为让老百姓真正住上安全的房子,采用分包到人、责任到人的方法,对项目质量、进度和安全进行全方位负责,解决项目实施难、进度慢、质量低的问题,最终让99户405名村民搬进了新家。

  安全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就是环境卫生。在发现居住环境脏乱差后,他号召村民开展院落环境美化行动,对修建花坛、硬化院坝的农户实施奖补,联合村支“两委”对村民房前屋后的卫生进行评比,组织村民义务打扫村级公路……通过努力,米潭溪村旧貌换新颜,获得了“环境卫生先进示范村”称号。

  2018年,米潭溪村如期完成村出列、户脱贫的攻坚任务。驻村工作队先后被市、州脱贫攻坚指挥部表彰为“脱贫攻坚榜样”,冉瑞黎也被州脱贫攻坚指挥部表彰为2019年度“‘十佳’扶贫干部”。

  倾心为民,司法救助暖人心

  2021年,冉瑞黎在审查一件司法救助线索时发现,申请人秦某系年近七十的老人,居住地偏远。鉴于路途遥远,为减少当事人的奔波劳累,他驱车160公里盘山公路赶到当事人所在村进行调查了解。

  经核查,秦某的儿子儿媳离婚后均已重组家庭,两个孙女无依无靠,她不得不靠务农的微薄收入抚养孩子。大孙女曾遭受过犯罪侵害,出现精神障碍,情绪经常失控,多次有轻生行为,需要尽快得到专业治疗,然而案发后,秦某一家未获得任何补偿及赔偿。面对高额的治疗费,老人家一筹莫展。

  了解到秦某的家庭情况后,冉瑞黎立即启动救助程序,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快审快办的方式,在一个星期内就为秦某一家申请到了3万元救助金,同时联合妇联对其孙女进行心理疏导,将秦某一家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

  同年10月,在救助资金发放后,冉瑞黎第一时间去秦某家中回访,秦某激动地说:“这么远,感谢你们两次来我家,帮助我和孙女,感谢检察机关!”

  “很多事情都是有时效性的,司法救助的作用就是救急解困,我们办理的时候一定要因案制宜,特案特办,及时把救助资金送到困难群众手中,最大限度发挥司法救助的作用。”冉瑞黎说。

  冉瑞黎(左一)回访被救助人

  追求极致,办信就是办民生

  参加工作以来,冉瑞黎先后在公诉、反贪、行装科、办公室、控申等多个部门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秉持求极致的精神去办理每一个案事件。

  胡某因土地纠纷与弟弟产生冲突导致轻微伤,当地派出所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二人作出行政处罚。胡某不服处罚决定,认为其弟弟随意殴打他人并破坏其财物,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到利川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

  来到12309检察服务中心,胡某情绪激动地控诉,一边哭着诉说一边展示她的伤情。冉瑞黎耐心听完后,向她细致解释不予立案的原因。见胡某仍有疑虑,考虑到双方土地纠纷时间跨度较长,胡某情绪激烈,为实质性化解矛盾,打开胡某的心结,在征得胡某同意后,冉瑞黎决定通过简易听证的方式,解答胡某对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方面的困惑,并邀请值班律师参与听证。

  经过1小时的释法说理,胡某平静下来,也接受了检察机关的意见。“我没想到你们态度这么好,能这么详细地给我解答。”胡某感慨道。

  “信访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接访的时候我们多说几句,或许就能打开信访人的心结。”冉瑞黎说,一个信访案件来了,属于管辖范围内的,要公正、规范办理;不在受理范围内的,同样需要认真对待。“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做一行专一行,成为业务专家。”

  冉瑞黎在村中普法

  坚持“办信就是办案就是办民生”的工作理念,他在办结信访件后都会进行回访,了解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反向审视不断提升工作质效。

  心系工作,心怀赤诚,听着他的谆谆教诲,我深以为然,这些肺腑之言,让我们青年干警走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满怀信心,勇往直前。

  (作者 周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