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田汶)深耕农业系统28年,连续三届当选,从镇人大代表到省人大代表,利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向明艳是农业领域的“资深代表”。
“建设农业强省,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要建成一支有战斗力、创新力的基层农业科技队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向明艳说道。
湖北利川地处武陵深山,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在本地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存在着特色农产业发展不均衡、农业技术人才匮乏、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不高等现实问题,如何将本地丰富的绿色宝库转化为老百姓增产增收的“金色钥匙”,向明艳始终在探索。
人才培养夯实农业支撑
发展农业,人才是基础。农业专技人才培养一直是向明艳关注的重点。
2015年在担任汪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期间,向明艳率先在全镇推进“村村训”全覆盖,针对不同村情、不同产业,设置对应课程,完成对全镇51个村3000余名农民的培训工作,为市委政府提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目标提供了人才及技术支撑。2015—2017年向明艳带动全镇农民实施土壤酸化治理,治理总面积达4万余亩,通过有效治理改善了土壤质量,高山蔬菜种植区土壤酸化程度减轻,蔬菜产量、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向明艳还积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通过开设产业班、技能实操、外地学习考察等方式强化7个方面农业技能培训,后期指导同产业学员抱团发展,推动本地农产业从传统向特色转型,从“独木”生长形成“森林”效应。2018年,向明艳获评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先进个人。
“通过招录一批年轻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引导老一辈专业技术人员传帮带,解决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青黄不接、技术断层的问题。此外,培养一批特聘农技员、动物防疫专员,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建成一支多元化从事农业科技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农业特色产业崛起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怀着对未来农业发展的憧憬,向明艳期待地说道。
技术迭代驱动农业革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向明艳坚持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保障粮食、蔬菜、畜产品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现有的技术体系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队伍老龄化、主要功能弱化、基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不利于乡村产业振兴。”向明艳认为。
2020年主持利川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以来,向明艳大力推动实施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武汉试验站项目。通过梨树无人机授粉技术试验,提高梨树坐果率,从而提高梨产量和品质,增加果农效益。以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聚焦水稻机插薄弱环节展开技术攻坚,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持,进一步增强了产业链韧性。2020年向明艳获评湖北省农科院“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武汉试验站先进个人”。2022年利川市获评农业农村部“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称号。
“坚持以智慧技术赋能智慧农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发挥政府引领优势,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整合科技资源,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向明艳说道。
能动检察助力农业发展
向明艳情系检察,热心参与检察工作,曾多次应邀出席“检察开放日”等活动,与法治有着难解之缘。
2023年2月底,向明艳又收到了利川市检察院一封特殊的邀请函。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精准服务本地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日,利川市检察院召开“利检人在草木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该院服务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特意邀请其出席,积极听取代表的建议意见。
“市检察院创新工作机制,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口,用十二条措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地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贡献检察力量。工作值得称赞!期待十二条措施落实落地,助力利川市茶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向明艳赞扬道。
在吸收采纳代表建议后,利川市检察院以茶叶辐射带动其他农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以“利川红”茶叶为先导,围绕硒土豆、黄连、山药、莼菜等区域特色农副产品为主体,构建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体系先行区,目前该项目已成功申报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项目。能动检察的触角正在延伸至本地每一个特色农产品领域。
向明艳还非常关注清江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在参加完湖北全省检察机关交叉视察检察工作后,他建议,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并重,以服务保障茶叶产业高效发展为先手,积极学习借鉴宜昌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厚植法治土壤,提供更多更好兴农惠民的法治产品,让壮美清江上绽放绿色发展之花。
近日,利川市“两会”胜利闭幕,又一次出席完大会的向明艳感慨万千。人大代表为人民,依法履职12年,不知疲倦地把汗水浇灌在这片他挚爱的土地上,始终做好人民群众的“传声筒”,精准反映人民的内心呼唤,俯身下沉再下沉,为民办好每一件实事,他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