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深化行刑双向衔接,构筑清江流域生态保护大格局

【字号:    】        时间:2024-10-11      

  本网讯(通讯员 孙梽睿)为扛牢“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源头担当,利川市检察院结合本地实际,针对涉生态环境资源类案件,探索构建以“内部衔接+反向衔接+领域协作+跟进监督”为核心的监督办案模式,实现行刑衔接“全流程”闭环管理,构筑清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细化内部衔接,提升综合履职成效 

  “今天之所以联合刑检部门讨论这个案件,是因为我们在审查案件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人员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黄主任,我这个案子涉及到较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损害,马上移送给你们公益诉讼部门……” 

  “经与行政检察部门研讨,我们一致认为该行政机关履职过程中存在违法情形,建议依职权启动监督程序……” 

  这是利川市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移送线索并联合部门办案的生动写照。借助内部线索移送机制,每一份被案管部门标注“涉流域”的案件,都将由承办人逐一筛查案件是否涉及刑事追诉、行政违法、民事追责、公益保护、司法救助等情形,并在移送至相关业务部门的同时参与案件讨论。 

  通过综合履职,该院高质效办理一起督促矿山修复案,并推动全市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行动,促使约154.3亩矿山土质环境有效恢复,实现最大化的生态保护效果。 

  优化反向衔接,实现违法“闭环处罚” 

  “由于你犯罪情节轻微且认罪认罚,检察机关现对你进行相对不起诉处理。但是‘不起诉≠不处罚’,本院会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意见,行政机关将依法对你作出行政处罚,你要积极配合后续工作……”在破坏流域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的专题听证会上,检察官向被不起诉人释法说理,介绍不起诉的后续工作。 

  为有效消除被不起诉人对后续行政处罚的消极情绪,该院探索出“提前宣告+专题听证”工作方法,邀请林业、农业、水利等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检察官助理等参与,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及工作经验,对被不起诉人可能受到的行政处罚进行预估,使其充分做好心理准备。 

  在此方法的作用下,25件非法狩猎、滥伐林木、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相对不起诉案件的行政处罚得以快速执行到位。 

  深化领域协作,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跨部门协作是保障治理成效的关键。为此,该院不断强化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及相关行政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奏生态环境保护的“交响曲”。 

  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提前介入“涉流域”案件11件,在数额认定、案件管辖、共犯打击等方面加强引导,与公安机关会签《关于办理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证据指引》,积极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 

  联合市法院,以“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的形式制发《联合建议书》,形成检察监督与司法裁判“1+1>2”的办案效果。在办理一起跨省捕蛇案中,以联合建议推动行政部门就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违法销售等问题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最终实现全链条打击犯罪。 

  持续深化“府检联动”,与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搭建双向通报、线索互移、联席会商等平台。今年以来,该院与行政机关互相移送涉流域生态环境资源线索23条。 

  强化跟进监督,确保检察监督实效 

  “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制发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或检察意见,同步抄送至市委依法治市办……被建议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且经检察机关催办仍拒不回复和整改的,将由市委依法治市办核实后采取通报、制发《法治督察函》等方式进行督察,并将相关情况纳入法治建设工作考核。” 

  为提升检察监督的刚性,该院主动寻求市委支持,联合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法院、市司法局,构建法治督察突出问题收集协作配合机制,推动行政机关对检察意见的按期回复率上升25.53%,检察建议回复时长有效缩短。 

  同时,该院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工作,通过实地考察避免“纸面整改”。在督促整治侵占大滩口水库河道行政公益诉讼案中,该院经“回头看”发现相关职责单位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后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并联合位于水库上游的万州区检察院与相关行政部门、属地政府、涉案企业召开区域协同办案联席会,最终督促涉案占地的物流公司加快搬迁进度,促使大滩口水库近5000平方米的被占水域恢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