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潮平两岸阔”背后的公益守护

【字号:    】        时间:2025-07-23      

  本网讯(通讯员唐美蓉、杨俊)7月8日,暴雨刚过,利川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干警便踏着泥泞走进河道。随着无人机腾空而起,磨刀溪蜿蜒流淌、岸绿景美的修复成效尽收眼底,检察官手中的记事本也随之密密匝匝记下水位变化、岸线修复的细节——这是他们开展“回头看”的日常,也是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扎根河道一线的缩影。

  作为长江一级支流——清江的发源地,利川还拥有郁江、唐崖河、梅子水等构成的发达水系。近年来,利川市检察院紧盯侵占河道、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办理了系列公益诉讼案件,推动辖区河道行洪能力显著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修复“安全阀”,精准监督消弭坝体隐患

  “水库大坝出现渗漏点,安全监测设施严重老化,犹如一颗定时炸弹。”承办检察官回忆道。

  和平水库位于郁江支流小沙溪河流域,承担着区域蓄水、灌溉等重要功能。2023年汛期前,利川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和平水库大坝一侧有一出水点,降雨时渗流量较大,且大坝缺少位移、沉降及变形等安全监测设施。

  这座守护下游的“安全闸”一旦失守,将直接威胁下游1.5万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立案审查程序,针对和平水库存在的问题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水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消除安全隐患。与此同时,该院第一时间与属地政府开展诉前磋商,积极与相关单位共商解决办法,争取多方力量的支持配合。

  相关行政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展开行动,制定了修复方案,共计投入246万余元对和平水库坝体进行防渗处理,对溢洪道尾渠段新建消力池,新建防水设施并配套控制闸阀及启闭机,同时增设安全警示宣传栏。

  如今,和平水库大坝渗漏问题得到根治,监测设施全面更新,“定时炸弹”被成功拆除,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坚实保障。

  奏响“协同曲”,跨区域联动打通流域梗阻

  “我们在大滩口水库发现了一条新线索,现移交给贵院。”在两省三地跨区域协作联席会上,重庆市万州区检察院将某物流公司在大滩口水库违规占用库区范围堆放物料、修建厂房的线索移交给利川市检察院。

  大滩口水库库区范围涵盖万州、石柱、利川等区域。某物流公司在建南镇进行项目建设时,租赁5000平方米场地修建厂房,用于堆放石英砂,而租赁的场地位于库区蓄水淹没区,导致库容被挤占,影响水库行洪安全、污染水域环境。

  经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利川市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磨刀溪水库岸线监管职责,责令涉事企业尽快拆除厂房、恢复河道原状。通过全程跟踪整改进度,加强协调督促,最终成功督促违法企业彻底搬离,恢复了库区河道原始风貌。

  自利川、万州、云阳两省三地检察机关签署《关于七曜山(齐岳山)地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的意见》以来,年均共享涉长江流域生态案件线索20余条,累计召开联席会10余次,推动形成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的立体化保护格局,以协作治理畅通了曾经梗阻的水域经脉。

  亮出“司法剑”,刚性追责清除河道淤塞

  “整改修复情况不是很理想。由于雨水冲刷,倾倒的渣土逐渐向河道下滑,河道中形成的‘半岛’型渣土堆有扩大趋势。”“回头看”现场,承办检察官忧心忡忡地说。

  原来,湖北某公司在承建建南镇水果加工厂项目过程中,将产生的5000余方废弃土石方倾倒在磨刀溪水域岸线旁,后滚落至河道中,致使磨刀溪岸线1000余平方米的植被遭到损毁,河道中形成约100平方米的扇形半岛,导致行洪断面变窄。

  利川市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按期回复称,已责令涉案当事人通过种植树木、播撒草籽等方式恢复堤岸自然形态。然而,“回头看”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为彻底清除河道安全隐患,确保行洪畅通,该院就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存在的怠于履职情形,向利川市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就乡镇政府的属地管理职责与相关单位积极沟通,阐明责任边界,推动形成整改合力。

  判决生效后,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迅速制定生态修复方案,积极组织施工整改。最终,涉案渣土被全部清理,受损岸线得到有效修复,河道行洪能力恢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