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您的位置:利川市检察院 > 利川检讯

从“程序见证者”到“质效助推器”——人民监督员制度焕发新活力

【字号:    】        时间:2025-09-17      

  本网讯(通讯员 孙梽睿)人民监督员,如何从“程序见证者”变身“质效助推器”?利川市检察院以工作机制“微创新”交出了一份生动答卷:300余次的监督参与带来的是一批“金点子”的落地生根,97.7%的高采纳率的背后,是该院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坚实步伐。

  事前“预习”打基础,监督不再“雾里看花”

  “以前接到监督邀请,感觉像‘临时抱佛脚’,案情复杂点就云里雾里的。”不少监督员在之前的监督活动结束后,都有着类似的反馈。

  如何让监督员心中有数、监督有的放矢?该院以“案情解读会”来破题!针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专业门槛高的疑难复杂案件,如监督卓某某涉嫌诈骗罪撤案一案,该院在听证会前开展案情解读会,检察官化身“讲解员”,从历史背景、贷款流程、主观故意认定等角度出发,把“为什么撤”的深层考量掰开揉碎讲清楚。

  监督员们听得明白,监督才更到位。“那次解读会就像拨开了迷雾,我们不仅理解了检察院监督撤案的原因,还提出了开展类似涉企案件专项清理等建议。”正是深入浅出的解读,让监督员们拨云见日,实现监督从“表面文章”到“深度把脉”的转身。

  精准“选派”深嵌办案,专业监督靶向发力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让监督点到‘穴位’上!”利川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协同优化选派机制,按生态环保、金融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专业领域细化监督员库,探索组建“专项监督小组”。

  如针对“助力长江大保护”专项,选派5名来自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的监督员,深度嵌入31件生态环境资源类案件办理流程:参与类案听证、公益诉讼调查取证、诉前磋商、整改“回头看”......推动专业监督意见直接转化为办案成效。在刘某某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中,监督员依据专业知识指出,“原林地因种植黄连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建议使用腐殖土混合草木灰中和酸性,待黄连成熟收获后再行修复。”该院采纳建议,最终实现6.29亩林地成功复绿。

  双向“较真”促提升,监督与被监督共成长

  为推动检察办案质效与人民监督员监督实效“双提升”,该院创新工作机制,让检察官和监督员在“较真”中共同进步。  

  一方面开展“推门听庭+人民监督员评议”活动,邀请人民监督员化身“挑剔观众”,现场观摩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并开展评议,评议内容多达12项,“量刑建议是否合理”到“出庭用语是否规范”,再到“释法说理是否透彻”,条条见真章!同时落实“一案一反馈”,承办检察官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对监督员的每一条意见建议进行书面研究、逐条回应。 另一方面,检察机关也对监督员履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对部分在听证中长期无实质意见的监督员,及时提醒并将情况通报市司法局,作为下一期选任的重要参考,从而形成“提醒—反馈—提升”的闭环管理,确保人民监督员制度不再流于形式。

  从“浅尝辄止”到“深度参与”,从“程序见证”到“效能激活”,利川市检察院以一系列实招硬招,让人民监督员制度焕发出蓬勃生机,这场“双向奔赴”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