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服务支点·建功有我 |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显担当

【字号:    】        时间:2025-10-20      

  本网讯(通讯员 孙梽睿)在全省“服务支点·建功有我”的激昂号角下,在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作为一名身处办公室负责信息工作的检察干警,我时常思考,我的岗位价值究竟何在?坦诚地说,我曾有过迷茫与困惑。相较于业务部门的同事在公诉席上的慷慨陈词、在监督办案中的明察秋毫,我的“战场”更多时候是方寸之间的电脑屏幕与字斟句酌的文稿材料。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我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检察信息工作同样承载着沉甸甸的检察责任,是服务领导决策、辅助业务办案、展现工作形象的重要“支点”,我笔下的方寸之地,亦是建功立业的无垠之疆。

  初识“幕后”,从业务前沿到中枢纽带的认知转变

  两年前,怀揣着对检察事业的无限憧憬和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我走进了检察院的大门。彼时,我心向往之的是公诉人在法庭上的唇枪舌剑,是与违法犯罪分子的斗智斗勇。而当我被分配到办公室从事检察信息工作时,内心不免泛起一丝失落,这确实与我想象中在办案一线惩恶扬善的场景相去甚远。

  起初,我的工作更多的是机械地收集各业务部门报送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汇总、编辑和报送。看着业务部门的同事们忙碌于一个个具体的案件,直接与当事人、律师、公安机关打交道,实实在在地解决着社会矛盾、维护着司法公正,我时常感到自己的工作是那么的“间接”和“务虚”。这种“隔岸观火”的感觉,让我一度对自己的岗位价值产生了怀疑。

  然而,当我埋头梳理几起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专题信息,试图从纷繁个案中寻找规律;当我为撰写一份全院年度工作亮点汇报而反复打磨、提炼精髓;当我看到自己编报的一则关于生态保护领域行刑反向衔接的经验信息被省检察院采用并推广……我的思想认识悄然发生变化。

  我意识到,一份高质量的检察信息,能够将散见于个案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炼出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精准参考;能够将业务部门探索的成功经验、创新做法系统总结,在全院乃至更大范围推广借鉴;能够将检察工作中发现的社会治理短板及时预警,推动相关领域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我手中的笔,虽然不直接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却能在更深层次、更广维度上影响检察工作的方向、质量和效果。

  我逐渐明白,办公室并非远离“战场”的后方,而是统筹协调、传导指令的“中枢神经”。检察信息工作也非简单的文字搬运,而是关乎决策水平、影响工作成效的“以文辅政”实践。我的岗位,同样处于服务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局的关键“支点”之上。

  深耕“文海”,在服务大局中体悟“以文辅政”的深层价值

  思想认识上的“破冰”,带来了行动上的“突围”。我开始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检察信息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升“以文辅政”的能力水平。我体会到,相较于业务部门聚焦于个案公正的实现,检察信息工作更侧重于从宏观层面服务整体检察履职。业务部门的审查报告侧重于案件本身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而检察信息则需要我们具备更强的综合分析和预见能力。我需要从海量的案件信息、工作动态中“淘金”,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和前瞻性思考,形成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高质量信息稿件。

  同时,业务部门的工作成果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认可。检察信息便是展示检察工作成效、反映干警风貌、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交流的重要窗口。一篇精心提炼的经验类信息,能让好做法在检察系统得到更广范围的借鉴参考;及时准确的重大案件信息,是上级院掌握动态、科学指导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中发现的深层次问题的分析研判,能为完善司法政策贡献基层智慧。这要求我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更要懂业务、识大局、知上下情,确保信息报送精准、高效、有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挖掘”、从“简单罗列”到“深度加工”、从“埋头写稿”到“抬头看路”的转变。我学习着如何与业务部门的同事有效沟通,理解他们办案中的难点与亮点;我锻炼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素材中快速捕捉关键信息,提炼核心观点;我磨练着如何用精准、简洁、有力的语言,将思考成果清晰地呈现出来。每一次得到领导肯定、每一次信息被上级采用、每一次建议被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都让我深切感受到这份“幕后”工作的分量与荣耀。

  砥砺“吾身”,于新征程上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答卷

  作为一名青年干警,身处伟大时代,投身检察事业,我倍感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两年的检察信息工作历练,让我褪去了青涩与浮躁,增添了沉稳与担当。回望这段成长历程,我深切体会到:

  “服务支点”需要过硬的“笔力”更需坚实的“脚力”。坐在办公室里“等米下锅”是写不出有血有肉、有深度有价值的信息的。我必须主动走出去,深入业务一线“抓活鱼”,与办案人员交流,了解案件背后的故事,感受检察实践的温度与脉搏。只有扎根于检察实践的沃土,文字才能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建功有我”既体现在“台前”也蕴含于“幕后”。公平正义的实现,既需要业务部门同事在办案一线的奋力拼搏,也需要综合部门工作人员在幕后的默默耕耘与智慧支撑。把每一篇信息写好、编精、报准,让决策更科学、让沟通更顺畅、让经验更闪耀,这就是我在自身岗位上对“建功有我”最直接的践行。

  成长之路不仅始于“决心”更成于“恒心”。“以文辅政”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的学习、积累和思考。我要不断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国家大政方针及检察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锤炼文字,在服务大局的实践中提升境界。

  展望未来,我将以“求极致”的标准对待每一篇文稿,以“螺丝钉”的精神铆在服务检察事业发展的链条上,努力让自己眼光更敏锐,思考更深入,笔触更有力。我坚信,于无声处亦能听闻惊雷,以文辅政亦能彰显担当。在“服务支点·建功有我”的伟大实践中,我,作为一名青年检察干警,定能找到自己的坐标,发出自己的光芒,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